县域新闻

宁阳“大姜哥”回乡记:“飘”的再远,“根”还在村里

作者:陶东宁 董海格 来源:山东县域经济网 2018-12-13

乱蓬蓬的头发、黑渣渣的胡须、慵懒的衣服随意的挂在身上,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32岁的青年。 11月16日,记者来到宁阳县乡饮乡韦周村,帅先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李帅说:“这几天正赶上生姜丰收,一家人已经好几......

乱蓬蓬的头发、黑渣渣的胡须、慵懒的衣服随意的挂在身上,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32岁的青年。

11月16日,记者来到宁阳县乡饮乡韦周村,帅先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李帅说:“这几天正赶上生姜丰收,一家人已经好几天没有回过家了,就在这个办公室里凑合着……”

说起李帅,周边人更愿意叫他“大姜哥”。泰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李帅就去了煤矿上班。“从事矿压监测的时候,每月工资能有1.7万元,也算一个‘技术白领’。”但是,每次回家,感觉家乡始终没有变化,心里很不是滋味。

2016年,乡饮乡开展了农业经济提质增效活动,引导大学生回乡创业,推动种植结构调整。李帅看到了希望—回家种姜。

听说辞去固定工作不干,要和“泥腿子”争食,李帅的母亲连续两天两夜都没睡着觉,“心疼啊,种了一辈子庄稼,也就打闹个温饱。孩子好不容易挣脱了庄稼地,找了个好工作,现在却‘扔’了不要,回来种地,能不闹心吗。”

李帅却认为,“飘”的再远,“根”还在村里。而且,现在各项优惠政策叠加,地里混钱更稳当。

说干就干。李帅从自家地邻开始,蹲在地头拉家常,算经济账。当年,就成立了帅先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了村里70亩土地,用来种姜。

“种姜有5年一轮作之说。种过5年之后,就会产生病菌,影响生姜品质。”李帅说,韦周村从来没有人种过姜,所以种起来更合算。

采取公司直购模式,李帅从潍坊引入最新品种安丘平顶4,施肥用有机肥,用药用生物制剂。第一批生姜“出庐”后,很快就通过了质量检验。“帅先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生姜颜色正、块头大、品质好,没有农药残留。”潍坊客商赵先生说,10-15公分的生姜可以随便挑。

不到一周时间,首批76万斤生姜就销售一空。望着层层叠叠的“金疙瘩”变成了厚厚的“红票子”,李帅的母亲放了心,村民们动了心。秋收刚过,就纷纷主动找上门,把自己家的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

“把‘根’扎进姜田里,就再也出不来了。”李帅笑着说,不仅要在地里“刨金”,更要带领大家伙一块致富。2017年,宁阳县实施科技兴农,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对接,争取外来“科技人才”到宁阳工作。

听说乡里来了“大教授”,李帅主动邀请,将科技指导员泰安市农科院副院长高俊杰和泰安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路兴涛请到姜田里,一点一滴的学习科学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不仅每亩产量增加了3000斤,个头更是‘窜’了5公分,从原来的‘非洲标准’进化到了‘欧美标准’。”李帅说,今年除了姜种和部分存姜外,直接从地头就销售了48万斤。“按每斤2.3元算,总收成能有200多万元吧,每亩纯收益在2万元左右。”

随着“大姜哥”越叫越响,不少来自伏山镇、堽城镇等地的生姜种植户也纷纷加入合作社。“等绿色商标批复下来,就注册自己的品牌。”李帅说。

今年初,来自省外的客商前来洽谈,准备在当地建设姜窖和姜制品加工厂,生产姜干、姜汁等产品。“到时候,5000亩的生姜都不够用呢。”

相关文章
  • 阳信亿利源应邀参加全国进口牛肉保障措施调查听证会

    阳信亿利源应邀参加全国进口牛肉保障措施调查听证会

    25-04-11

  • 党建引领赋能数字经济 东营区直播电商训练营解码小红书爆款生态助力实体经济转型

    党建引领赋能数字经济 东营区直播电商训练营解码小红书爆款生态助力实体经济转型

    25-03-14

  • 2025东营区(第三期)直播电商人才训练营圆满落幕

    2025东营区(第三期)直播电商人才训练营圆满落幕

    25-03-03

  • 2025东营区(第二期)直播电商人才训练营成功举办

    2025东营区(第二期)直播电商人才训练营成功举办

    25-02-26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