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讯(记者荆超 通讯员刘敬胜 李霞)“杜宗山工资1700元,曹红侠工资1600元……”近日,济宁市微山县昭阳街道后学南村的扶贫大棚里喜气洋洋,村里的贫困户家庭正在领取他们种土豆这一季的工资。“宗山,领了工资,你想买什么?”杜宗山听了大伙的问话,什么也不说,但是笑容一直浮现在他的脸上。
杜宗山因为精神上有点问题,独自一人过日子,到哪里打工都没人用。曹红侠有劳动能力,可是丈夫去世了,两个孩子都小,还在上学,需要接送,去厂里打工没人要。在后学南村,像杜宗山和曹红侠这样的贫困户还有10余户。
为了解决这些贫困户务工没人用,脱贫困难的问题,该街道扶贫办和后学南村村两委商议,变“输血”为“造血”,争取小额扶贫贷款,建设扶贫蔬菜大棚,让村里的贫困户有活就能干,参与建设和生产,通过挣工资、分红等方式,让村里的贫困户早点脱贫,走向富裕的道路。
产业扶贫有风险,风险谁来承担。建设扶贫大棚时,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顾虑。“挣了,把所有的钱都分给贫困户,赔了,我个人掏腰包。”后学南村支部书记种衍皇的一句话给了贫困户一个定心丸。
经过村两委商议,去年秋天,争取小额扶贫贷款30余万元,建设了占地20余亩的蔬菜大棚。当第一季土豆卖完,就在大棚里发了前一阶段工资,才出现了大棚里面发工资的一幕。据悉,仅扶贫大棚一项,后学南村每一户贫困户家庭年收入能提高3500余元。
为实现全面脱贫目标,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对渐口东村马传营这样具有养殖和种植经验,没有资金的贫困户争取小额扶贫贷款,建设蔬菜大棚、发展养牛、养羊、养育等产业;争取一些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安置到物业公司、服装加工、玩具加工等企业工作;针对部分老人、残疾贫困户家庭,在黄埠庄等5个村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年底分红等方式……该街道以产业项目为贫困户注入生产和生存的新鲜血液,积极发挥贫困人员的积极能动性,争取早日让753户贫困户的1740人和大家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