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新闻

阳信:鼓子秧歌喜获全省传统舞蹈赛大奖

作者:翟成新 周和平 王伟 来源:山东县域经济网 2019-06-10

为庆祝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推动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项目传承发展,全面展示山东省传统舞蹈的独特魅力,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于6月6日在临沂市举办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

为庆祝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推动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项目传承发展,全面展示山东省传统舞蹈的独特魅力,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于66日在临沂市举办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大赛,阳信县的鼓子秧歌喜获全省传统舞蹈大赛二等奖。

据悉,2019年山东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启动仪式方案制定后,全省各地共上报省级以上优秀传统舞蹈非遗项目30余项,经过专家评审,共优选出10项传统舞蹈项目参加此次大赛,阳信县文化馆报送的《鼓子秧歌》入围本次大赛并最终获奖。

阳信鼓子秧歌起源于阳信县洋湖乡,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山东三大鼓子秧歌之一。最早,人们把它称为打鼓子,也叫大鼓子秧歌,或叫跑秧歌,清朝乾隆年间叫武秧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普遍称之为鼓子秧歌

阳信鼓子秧歌在演出中主要有伞、鼓、棒、花四种角色。在演出中,是指挥变化各种场面队形的领头人,一般来说,几名头伞中位于右侧的那一名为领伞,由他示意其它头伞相互配合指挥全场的变化。是秧歌队的主体表演角色,人数最多且由男性青壮年扮演。表演者左手持直径约25厘米,宽约8厘米的圆鼓,右手持鼓棒,表演中可自由反转,击打左右两面。表演者扮相犹如戏曲中的勇士,扎英雄巾,英俊潇洒。为古武士打扮,双手各持约50厘米长的木棒;则是古代舞女装饰,右手持扇,左手持彩绸,人数可多可少。据了解,阳信鼓子秧歌与古代军事息息相连,从道具和伴奏乐器的运用上也都有充分的体现。是古代帝王贵族出巡时用的华盖演变而来,是盾牌演变而来,鼓槌是短刀或矛演变而来,是鞭演变而来。伴奏乐器由大鼓、大锣、小锣、大镲、小镲、钹等打击乐器组成。大鼓是秧歌队的核心乐器,摆放在演出场地非南即北的位置,秧歌队面向大鼓表演,与鼓互动,鼓点节奏操控着整个秧歌队的阵法和步法。

阳信鼓子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地传承发扬鼓子秧歌这门传统艺术,阳信县积极推动鼓子秧歌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逐步形成了以洋湖乡张王村、西焦村为代表的鼓子秧歌特色村。20191月,洋湖乡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翟成新 周和平 王伟)

相关文章
  • 阳信亿利源应邀参加全国进口牛肉保障措施调查听证会

    阳信亿利源应邀参加全国进口牛肉保障措施调查听证会

    25-04-11

  • 党建引领赋能数字经济 东营区直播电商训练营解码小红书爆款生态助力实体经济转型

    党建引领赋能数字经济 东营区直播电商训练营解码小红书爆款生态助力实体经济转型

    25-03-14

  • 2025东营区(第三期)直播电商人才训练营圆满落幕

    2025东营区(第三期)直播电商人才训练营圆满落幕

    25-03-03

  • 2025东营区(第二期)直播电商人才训练营成功举办

    2025东营区(第二期)直播电商人才训练营成功举办

    25-02-26

网友点评